分子舞蹈音樂劇場 —— 《續集》
Polymer DMT :: I have to stay to see how the story ends
很久沒有去看性格這麼年輕的劇場演出了...
很像一件剛從洗衣店拿回來、一件被漿過的襯衫。
走過整場戲很像穿上略顯僵硬的外衫——知道這是自己衣服,知道是自己生活的一部份,但,就有種合身的詭異。但穿上一會兒後,詭異感會退去,只是不知不再緊張的是衣服?還是身體?
整個場子,應該是一篇符徵文本集:一種無關內容、一種純然格式的事件——一個讓觀者投射自身記憶與認知的框架。
整個場子,應該是一篇符徵文本集:一種無關內容、一種純然格式的事件——一個讓觀者投射自身記憶與認知的框架。
從開場自述性格靜默提供的第三者視野、中段自我詰問架空語意所投射出的主觀視角、到末段第二人稱祕密傾聽者的投射,這一系列的觀者角色置入是很「年輕」的。
會用年輕這兩字來形容,是因為這麼頻繁的視角切換,是不容易做到,也更需無視於溫潤的衝動力量——才會想嘗試。畢竟,劇場事件密度必須夠高,才能有足夠的質量來撐住觀眾角色的經驗錯置。
在舞台音場與光源方向性的控制上提供了明顯的空間指向性,同時聽覺經驗上的飽滿確實提供了足夠的厚度——來提供觀眾自我角色投射轉移所需的時間差。
舞蹈的部份比較被定義為情緒能量轉移的形式。尤其在開場雙人舞的小節裡,將客體與慾望之間的掙扎假借為操偶師與戲偶之間的拉扯,這之間那條「線」的力量與拉扯在鬆緊上有點流失,讓肢體敘事上沒有達到與音場等量齊眉的溫度,頗為可惜。
但,仍如同年輕一般,整齣演出是ㄧ段勇敢、不易拋棄的時光。